iCAx开思网

标题: [转发]老查做模第十篇到第十三篇-----老查渐渐亮出杀手锏 [打印本页]

作者: moldzen    时间: 2008-10-28 09:10
标题: [转发]老查做模第十篇到第十三篇-----老查渐渐亮出杀手锏
按:这里面的插图看似简单,不多,但都是查老师凭着记忆(当时的软件使用可没现在方便好用)在较短的时间里规范的绘出,不管是3D还是2D,且出自一位59点几岁的人手中;产品较简单,因为查老师已将其简化,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解决模具问题的设计思路;请注意思考这些案例的时代背景和当时和/或现时的技术和经济意义,这对我等后进或有助益;另,大家不觉得查老师的文笔很好吗?在模具业里更是少见。若把做模比作“武”的话,可谓“文武双全”;若大家觉得此说法有所牵强,那大家(仅指模具行业里人)不妨领教下查老师的“六合形意”拳;。。。。。。说不尽,也道不完他的故事,且听老查慢慢讲来。。。。。。

查鸿达老师简介:https://www.deltamould.com/showexpert.aspx?id=6000007
联系方式:
手机: 13961466454 电话号码: 0519-69999226
Email: chd2005888@163.com QQ号码:
个人主页: https://www.jgzchd.com/index.asp

第十篇:飞檐走壁  终练就绝世神功
那年代,我和我们厂的一帮青年工人(都是“知青”),对专研模具技术可以说到了痴迷的地步。因为我家里是练武术的,我硬是把车、钳、刨、铣、磨、和制图当成“武功”来练的。
我们“知识青年”都是住在厂外的,开始时我们都是一早6点到厂。到后来越来越早,我每天早晨4点就到厂“练功夫”可是时间一长门卫蒋老头不干了,因为天太冷,不肯开厂门。后来我干脆也不走厂门了,都从围墙翻进去。老头来火了,但是又不敢得罪我这个“少东家”,结果到我干爹那里告状,说我们一班“小鬼”在搞飞檐走壁。我干爹也是一笑了之。
现在再讲那些车、钳、刨、铣、磨的“功夫”真有点过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现代数字化加工的模具工厂里的作用已经不是很大了,但在当时的模具行业,“功夫”好,确实是受人敬仰的。我的徒弟得了武进县模具钳工操作比赛的冠军,我的风头也出的够大了。但是我的画图“功夫”真正是“独步天下”的,84年,我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私营的模具设计公司《精艺模具设计社》,我本人的绘图功夫,在我们常州市的模具圈子里是一致公认的。
85年我应邀为市里举办的“模具设计比赛”命题,当我画的“标准答案”公布的时候,有人打赌说,这张“标准答案”的图纸是印刷厂印的。当然,为了商业效果,我画图的铅笔是用游标卡尺量的,直接画在描图纸上,再用晒图机晒出来的,确实分不出是人手画的还是印刷厂印的。
到了88年,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四弟写信告诉我,国外已经有了用电脑画图的,广东也有少数外资厂开始尝试了。听了这个消息我又惊又喜,把“画图要画得象印的一样的功夫”作为模具设计的最高境界的我,决定放弃“如日中天”的设计公司的生意,赴广东“取经”,以修得“神功”。
看到这里,我很多朋友会明白,为什么我在林仕豪干了半年总工程师就拂袖而去,因为林仕豪的全称是《林仕豪电脑化模具公司》,我应聘时也确实看到有电脑,但是事实上我了解详情后才知道,他们并不具备让我学会“电脑画图”的可能性。
我的电脑画图是在惠州的“乔峰”学会的,(现在的TCL模具部的前身),当时的执行总裁张琪瑞先生是个非常有眼光的企业家,他从当时的中国模具协会了解了我的情况,也看了我设计的“21吋电视机”的模具图。决定高薪聘请我,并且提供了当时最好的条件,让我自学CADMARSTCAM。我当时年纪轻,才40多,除了做好模具主管的工作外,疯狂而且拼命地学习电脑知识。就好像刚走出沙漠见到清水的人一样。3个月后,组建了TCL(当时叫“乔峰”)的电脑工程部。一年后,我就教出了20多个会用CAD画模具图的工程师。现在的设计主管杨光,就是我当时教出来的尖子。
我的笔名叫裘白,谐音就是“求败”,并非是我傲慢。我现在年纪大了,骄傲了也没有什么用处。我衷心的希望看到年轻人能够在模具设计和三维画图方面超过我,打败我。

[ 本帖最后由 moldzen 于 2008-10-28 14:47 编辑 ]
作者: moldzen    时间: 2008-10-28 09:13
第十一篇:巧夺天工  出奇招四两拨千斤
我在香港有一个朋友吴先生,在深圳宝安九围开了一家注塑厂(源江塑胶)。有一天来找我,说有一个产品遇到了一点点麻烦。我看了一下,产品如下图:产品高度440毫米
[attach]822202[/attach]
据说是美国的一种自动售糖果机上的透明罩壳,塑料原料是透明ABS。“我看很简单啊”我说:“凭你吴生的水平应该没有问题的啦”。“不是的,按现在已经做好的模具,一定要用500吨的注塑机来生产,但是我厂最大的注塑机是350吨的,按注塑量来计,350吨是绰绰有余的。可是按现在的模具结构,350吨注塑机的行程远远不够”。吴先生说完,拿出了模具结构图:
[attach]822214[/attach]
“按现在的模具,最少要打开1700毫米,才能够将制品拿出来”吴先生非常可惜地说:“只能在500吨上加工,每个产品的加工费要5元左右,假如在350吨上,每个的加工费只要2.2元。可是在350吨上加工,就是产品拿不出来,因为350吨的最大打开距离是1480毫米”。 产品被顶离动模芯时,又进到凹模里面去了。
[attach]822215[/attach]
每做一个少赚2.8元,这笔生意是张大单,全年定单200万个,眼睁睁少赚560万啊,实在太可惜了”。
560万,可不是个小数字了,有什么办法,将模具方案改进一下,能够放到350吨上去生产。这个办法值560万。
晚上吴生拉我去喝酒,他是个非常执着的人,心情不好,多喝了一点,满嘴糊话:“开模、顶出、又进去,不好拿,又开模、顶出、又进去,又不好拿”。我也被他搞的烦死了,顶了他一句:“拿不出来,把凹模劈成二半不就好拿了吗?”“你还别说,我们真的想过定模做二半的,产品是可以拿了,但是为了锁住二半模具,必须增加一个锥度的大框。模具的横向变成巨无霸,注塑机上放不下。难,难,难。”
他这一下到提醒了我,我曾经见过一套意大利的《啤酒周转箱》模具是无锥度框的,那机构真是巧夺天工。但是情况和现在不一样。经过二天的思考,方案渐趋成熟。我来了个大大的“张冠李戴”,将模具设计成下图的样子:定模滑块本身带液压缸的。
[attach]822216[/attach]

打开后是这样的
[attach]822217[/attach]
顶出时是这样的
[attach]822218[/attach]
这时注塑机开1400毫米,很方便地拿出产品,.完全可以在350吨上加工。
二个月后,模具按此方案做出来了,并且生产很正常。吴生来看我,送了很多礼物,并伸出大拇指说:“查老师真是四两拨千斤啊”

[ 本帖最后由 moldzen 于 2008-10-28 09:34 编辑 ]
作者: 彩色气球    时间: 2008-10-28 09:32
学习学习

作者: moldzen    时间: 2008-10-28 09:37
第十二篇 妙手回春  使绝招国人扬威
这个故事发生于1990年,我在“乔峰”(现TCL模具部)当模具设计主管的时候。当时工厂已经搬到位于斜下(地名)的新厂,一楼是注塑机车间,有大大小小200多台注塑机。我们技术部在二楼。
一天,来了一帮客人,是日本“东英电子”的,他们在布吉(深圳的地名)有工厂,是做高档收录机的。当时这个产品非常走俏,他们有二套外壳委托我公司加工。他们提供模具,模具是日本公司设计,请韩国一家模具厂做的,今天他们是送模具来试生产。
因为这是给我们公司的一笔大生意,利润非常丰厚。那些日本朋友的态度倒还是很谦卑,但是那个兼做翻译的李先生的神气劲真的是不敢恭维。好像他也是“上帝”似的。
在试模前,按照惯例,将前后模打开,进行检查,本来,只要注塑部主管检查就可以了,可是,一来是想炫耀一下他们做的模具的高水平,二来是听说“乔峰”请来了一个上海的“模具大王”,可能想压压我的锐气。他们非要我看过才行,我到现场看了模具,确实做的非常讲究。有大家风范,而且为了产品容易被机械手吸出,采用的是二次顶出。
但是我看到了一个不为人注意的问题,我楞了一下,好像有点不对头。请看下面的示意图:
[attach]822219[/attach]
它是在产品上要做二个向内的孔,是装“卡门”的,按理是要内抽芯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做了外抽芯,还在外壳上多了二个不需要的孔,但是这是他们的设计,我是不该多问的。
可问题在于定模镶件插进了动模镶件,产生孔的液压抽芯又同时穿过动、定模的镶件。这应该是个致命的错误。在试模时,是断断续续注塑的,模具的温度较低,注了几个样品就下模了,是发现不了什么的,但是正常生产时,是连续进行注塑的,模温会上升,假如一直稳定在一个范围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模温突然升高,熔融的塑料对模具的压力就会增大,就会产生“涨模”的现象,我们在香港叫“抹模”,涨开的量小则0.05,大的会有0.2以上。这时候产生孔的液压抽芯同时会受到被它穿过的动、定模的镶件严重挤压。这时液压缸如果硬将抽芯抽出去,抽芯和动、定模的镶件上的孔就会损坏,假如液压缸的力不够大,不能够将抽芯抽出,那问题就更大了,注塑机硬打开,动、定模的镶件就会全部被破坏。
我将这个情况向日方的主管“哟西卡瓦桑”(吉川先生)仔细地讲了一遍。我的日语水平很浅,只能简单讲讲,这么复杂的情况是讲不清的。虽然吉川听了后“哈哎”个不停,但他肯定没有明白我的意思。可恨那“二鬼子”李工不肯照翻,还狠狠地奚落了我一顿,说我连日本人的模具也不放心,也太想表现自己了。虽然他也谅解我们“洛多西牙”(打工者)的心理。按我的性格,是不会与他计较的,况且他们给了我们公司这么大的定单。我只能招呼他们到我的办公室喝饮料,等待下面车间将模具装上注塑机。
试模开始了,注塑部主管将“啤”出的首样送来给我们看。外观还可以,尺寸是日本方面检查合格了的,所以我和吉川在《生产许可书》上签了名,签的时候我还向李工又唠叨了一边:“你不把我的意思告诉吉川,会有麻烦的”。但那个固执的驴子就是不理我。
因为用的是1500吨的注塑机,声音很响,每开模一次都会有一下震动,(这是正常的),到了第22下,只听得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车间里一片惊呼。我知道我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注塑部主管气急败坏地跑进办公室:“模具出大事情了”。我们都以最快的速度来到注塑机旁边,一看,果然和我估计的一模一样。
这下子二鬼子急了,我连忙安慰他,叫他把我的意思告诉吉川。他叽里咕噜了一阵,吉川头上的冷汗就下来了。马上打电话向“东英”的老板报告。
我知道最后肯定还是要我来搞定的,赶快想办法,我马上在我的图库里选了ABC三个方案,并且打印出了图纸。
第二天一早,我公司的执行总裁张琪瑞带了几个日本朋友来找我,我拿出早就打好的图纸给他们看。大家看了我画的方案都是赞不绝口。最后选定了“C”,如下图:
[attach]822220[/attach]
这是最简单的改动方案,一共化了6天就全部搞定了。模具正常生产了一年也没有发生问题。收了修模费31万港币。后来李工来跟我说:“老查,你们收费也太高了,在国内,这样修改一下最多3千港币,就算你们是大公司,收一万也就可以了。我笑了笑说:“修模是只要一万元,但想出的办法值30万啊,因为是日本朋友,假如是美国人,我非要他付50万不可。”

[ 本帖最后由 moldzen 于 2008-10-28 09:41 编辑 ]
作者: moldzen    时间: 2008-10-28 09:39
第十三篇:踏雪寻梅  磨破铁鞋访高人
德国<WIK>(沙井伟佳) 在深圳工厂的模具部经理李先生(香港人)托人介绍后找到我,说有一套模具要我想想办法,我到他们工厂去看了一下,原来是这样的一个产品。是一款电吹风机的出风口,如下图:
(为了说明问题,被我简化了的)
[attach]822222[/attach]
问题确实有点难度,在同一位置,又要外抽,又要内抽,在实际的模具上其他位置没有任何可利用的空间。机构上很难安排。他们目前的做法也非常地夸张,内抽芯做成一个大大的“7”字形,以绕过外抽芯机构。但是由于产品的特殊性,这个“7”字形又不能做的太大,否则严重影响模具强度。所以,一套模具用不到24小时,这个“7”字形的内抽芯就要断裂。现在没有好的办法,因为这个制品的需要量太大了,只能做了4套模具,一套在生产,其他的3套进行维修待用。以保证装配车间的正常生产。李先生对我说:“我是刚到这家德国公司来上班的,老板要看看我的能力,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凭我当然是搞不定的,但是我在香港模具协会有朋友,介绍我来找你,请你帮一下忙”。“我也不是万能的,我考虑一下再说吧”。
过了几天,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如下图:
[attach]822223[/attach]
因为是我香港的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介绍的,我很快画好了模具图,交给了李经理,也没有收他的设计费。时间一长,这事情也就忘记了。过了二年,一天有一个英国人来找我,我看了名片,是《WIK》的总经理施蒂芬。翻译李小姐告诉我说,以前的李经理已经不在我们公司了,我们德国的老板来工厂时见了这套模具,说着递给我看一个零件,我想起来了,这是以前我帮李经理设计过的东西。“我们老板说”李小姐高兴地对我说:“这套模具设计的非常非常的好,解决了我公司的大问题,想不到中国还有这么高水平的模具设计师,老板叫我们一定要找到设计这套模具的人,可惜李经理离开我公司时不肯说是谁设计的,只说是一个上海来的工程师,在沙井开模具厂的。我们总经理施蒂芬千方百计托人打听,花了二年时间才找到你。今天总算找到了”。“确实是我设计的,”我回答道:“后来李经理也没有与我联系,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我们公司有模具部,但只是管理模具的,我们自己没有模具工厂,是拿你的图纸叫别的工厂制造的,效果相当不错,使用了二年也没有发生任何故障”。
    我们就这样交了好朋友,当时我在香港国辉模具公司做技术总监。后来,《WIK》成了我公司的第四大客户,每一年的模具定单在3千万以上。

[ 本帖最后由 moldzen 于 2008-10-28 09:43 编辑 ]
作者: kei-888    时间: 2008-10-28 10:01
顶,学习中啊
作者: kei-888    时间: 2008-10-28 10:07
第十一篇.
看不懂定模两行位是如何定位固定的.
有那位兄台明白,说说
作者: 水尾    时间: 2008-10-28 10:18
后面那个结构真的是经典了。
作者: ding7758258    时间: 2008-10-28 10:53
经典中的经典,,,想想自己在这行做了好几年了,学到的东西还真少
作者: dhb.1688    时间: 2008-10-28 15:04
我在他那做了几年。听他也讲了一点
作者: 模具菜鸟    时间: 2008-10-28 15:38
https://www.yxcax.com/viewthread.php?tid=23048&page=6#pid576138有人说老查有情人,哈哈,是不是真的呀???
作者: pau_mccartney    时间: 2008-10-28 16:12
我偶像
作者: 彩色气球    时间: 2008-10-28 16:23
如饥似渴地学习
作者: 887988798    时间: 2008-10-28 16:50
标题: 回复 7楼 kei-888 的帖子
滑块的导向是斜导柱,行程限制是靠与斜导柱平行的内置油缸,注:滑块本身就是油缸外壳。
作者: herrywei    时间: 2008-11-1 13:51
太经典了,此图的内外侧抽芯机构很完美。
作者: 车水林    时间: 2008-11-1 14:45
再次学习,查老经典之作。
作者: martec    时间: 2008-11-2 15:41
多谢!经典之作
作者: daszyi    时间: 2008-11-3 22:23

作者: 887988798    时间: 2008-11-4 08:45
标题: 更精彩的在后面
还有更精彩的,
作者: endy    时间: 2008-11-4 10:23
这老头有两把刷子。
作者: lyp313    时间: 2008-11-4 10:56
期待中,收益很多
作者: qqzai    时间: 2008-11-5 20:56
如饥似渴地学习
作者: xiaominghong    时间: 2008-11-5 21:35
佩服后面那个结构
作者: hjw831    时间: 2008-11-5 21:41
最后的齿轮真的经典
作者: lhdd    时间: 2008-11-7 20:29
我知道是真的,老查是我以前的模具部经理。
作者: wawa11    时间: 2008-11-8 17:09
顶顶顶,学习中
作者: sbc225960    时间: 2008-11-8 18:49
多谢!经典之作
作者: reading    时间: 2008-11-9 17:03
真的很长见识
人的脑子真要多使用使用
作者: paheng    时间: 2008-11-9 17:20
确实很经典
作者: 韧逍遥    时间: 2008-11-9 18:36
看来模具结构与机械原理结合会解决很多问题
作者: cat_one    时间: 2008-11-12 21:44
it's very good ideal! good design.
作者: owen168    时间: 2008-11-13 00:56
第十三篇说的机构很绝活,上面的滑块带动下面的滑块,学到东西了
作者: lmh1984    时间: 2008-11-13 08:08
第一个产品前模这样分开不是有合模线了?
作者: likebing    时间: 2008-11-13 08:53
太经典了。
作者: n_6108    时间: 2008-11-14 00:58
不是一般的牛
作者: yaodeao    时间: 2008-11-14 11:28
是啊,有些地方看起来似乎不太对劲的,且此人文笔有哗众取宠的嫌疑
作者: smithzhao    时间: 2008-11-19 22:41
有点疑问,十一篇中那么大的前模滑块,两个斜导柱能撑住吗
作者: 1314360    时间: 2008-11-19 22:51
新手学习中!
作者: 呼呼睡    时间: 2008-11-20 20:34
这样做滑块滑的距离和齿轮齿条的转动距离要算的很精确啊好像也太复杂了吧
作者: 悬崖野草    时间: 2008-11-20 21:27
感谢楼主和查老师
作者: LXDKONGFU    时间: 2008-11-21 13:15
期待中,收益很多
作者: LXDKONGFU    时间: 2008-11-21 14:17
期待中,收益很多
作者: zhaoyunlong1981    时间: 2008-11-21 16:04
真是  厉害   啊
作者: hai666LANG    时间: 2008-11-21 16:14
能人!没话说了!!
作者: wangshaocun2006    时间: 2008-11-22 09:38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02820012    时间: 2008-11-22 10:18
最后那二滑块太酷了
作者: pzqxyz    时间: 2008-11-23 18:26
多谢!经典之作
作者: pzqxyz    时间: 2008-11-23 18:26
多谢!经典之作
作者: kaisi1979    时间: 2008-11-24 09:09
精典。学习不少。不过这样的做法必须得非常专业和经验丰富的人才敢这么大胆的做呀。如果是现在的设计师提出来又有几人可以被认可呢。顶
作者: fg1024    时间: 2008-11-24 10:19
不错!顶啊!谢谢
作者: wabb2001    时间: 2008-11-24 20:29
标题: 真牛,向查老师学习!
真牛,向查老师学习!
作者: 30年模龄    时间: 2008-12-12 23:29
这老头有两把刷子。
作者: daqing1601    时间: 2008-12-13 02:52
,真有两手
作者: YOUYOU520    时间: 2008-12-13 11:05
查老,这几个设计真的是相当的绝啊
真的是受用
作者: 模坛新星    时间: 2009-5-1 17:33
成精了啊  做模要做成这样也值了
作者: 王逊邦    时间: 2009-5-10 21:15
太经典了佩服
作者: 406354873    时间: 2009-5-10 23:29
内外侧抽芯机构太绝了,发这小说的楼主又是什么人物呢??
作者: 飞翔文    时间: 2009-5-10 23:34
好,学习了,谢谢
作者: xieshaoyu_an    时间: 2009-6-12 15:15
佩服,值得学习
作者: zhangyh341    时间: 2009-12-2 00:14
汇集最新内容: Pro/ENGINEER专区 Siemens NX专区 SolidWorks专区 Velocity专区
成精了啊  做模要做成这样也值了
作者: zhanlixin    时间: 2009-12-3 19:41
[quote][/quote]
作者: zhangtianmin    时间: 2009-12-4 09:21
模具真的是很大的一门学问呀
作者: zhangtianmin    时间: 2009-12-4 09:21
模具真的是很大的一门学问呀
作者: a271000257    时间: 2009-12-5 18:54
经典啊....顶顶顶!!!!!!!
作者: loujinyi    时间: 2015-12-26 11:06
顶一下顶一下顶顶顶。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