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端正态度 [打印本页]

作者: tuozai    时间: 2006-4-20 15:48
标题: 端正态度
在龙震工作室网站上看到的龙震老师的帖子 很值得我们思考:
      
看看大陆的教育体制,很值得人反思  
其中看到了说MIT机械系教授的知识主要是用来创新方面的,而低层的制造主要是专科或者职业学校来做, 本人深感中国大陆教育体制的失败, 我研究生毕业,反观我这一界学生 大部分都重事低层的工作,机械在大陆虽然就业广 但是没有深度. 不禁又想起了一个人说的: 中国不需要若贝尔奖 中国需要大批搞工程技术的人才.

美国考察纪行

    此次应美国友人之邀到美国西岸洛杉矶、旧金山,东岸波士顿、纽约等地参访,顺道观察美国相关CAD方面的出版现象。回来后,特撰此文将此行心得分享予读者。本文共分:美国出版门市观察、美国CAD专业出版现象分析、美国东西岸自助旅游建议等三部分。
美国出版门市观察
这已是我第三次到洛杉矶(Los Angeles),美国最大的联锁门市书店Barnes & Nobel在各地都有分店,她的总店在纽约。这次来到美国还发现多了一家叫Borders的大型联锁书店,两家竞争激烈。在美国,这类的大型联锁书店都有以下共通的特色:



1. 大城市里的门市占地很广,在纽约的Barnes & Nobel总店和Border更是庞大。所以,内部总是联合餐饮和咖啡厅,提供读者方便取书和阅读的环境。这和北京的图书商厦类似,但餐饮的格调和档次比较高。买书看书的人没有那么拥挤。同时,读者不一定要买书,但可随意取书阅读,并将书放在可见的地方。书局都派有专人取回并放回书架上。此外,计算机查书系统则在比较大的分店会有,否则多半需要店员帮我们查书。



2. 架上放的多属通俗且销量最大的小说和杂志,专业书籍则分柜存放,但是除了AutoCAD以外,其它CAD方面的书几乎看不见。店员说是这些书销量少,一般要看书都是采“预约式”的。所谓“预约式”就是:您必须先告诉书店书名,让他们将书进进来,然后再通知预约者来看书。预约者看书后仍可不买。这种现象即使是在波士顿(Boston)著名的MIT(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的书局也是如此。我们因为停留的时间不长,所以并没有预约一些我们希望要看到的书。



3. 小说和专业书柜的外貌显然不同。在专业方面,由于精装本和版面较大的书不少,所以书柜较高,间隔也比较大;小说则版面小(美国人喜欢在等地铁或飞机时看小说,所以版面都设计的很方便小姐手拿),所以柜子稍低,但间格小,所以看起来摆的本数很多。杂志柜的外形和摆法则和台湾、香港几乎一样。



  在美期间,因为待的都是大城市,所以这些大书局的分店还见的不少,但是书的摆放量会视占地有多大而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内容都差不多。纯就种类而论,还不如上他们的网站上找。



美国CAD专业出版现象分析



这次到美国来,相较1988和1991年的那两次,美国CAD专业出版的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在1989年时,我是年轻的CAD专业图书的作者,到美国是是为了取经,当时我的AutoCAD已经是自着的著作,但是对CAD先进的美国充满着憧憬,也希望能在美国人写的CAD书中得到一些启示和经验。那年我是收获满行囊的。但是2005年的今天,美国CAD专业出版显然没有太大的变化,触目所及,只剩AutoCAD的书孤独的放在书架上,其它著名CAD软件的书皆不见了,只能在书目或网络书局中寻找。

这种现象是有其原因的,兹分析如下:



1.  由于美国的职场成本很高,所以工厂早就大量移往国外。在国内缺乏职场和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导致人才不愿投入大学相关机械方面的科系。此分析论点在洛杉矶地方报纸的论坛上也获证实。该报导建议美国教育当局要正视亚洲制造业兴起,以及美国制造业人才的断层和流失日益严重的问题。

2.  当我造访MIT(麻省理工学院)的机械系时,发现机械系在机械人和高阶机械方面有很好的研究。换句话说,像MIT这样在理工方面世界知名的学校,他们训练学生的方向在于教导研发和创新所需的专业知识,对底层的制造,那应该是专科或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学习的。

3.  AutoCAD依然是世界级的软件。尽管很多机械专业的人认为AutoCAD已经落伍了,但是不论是在我国或美国,AutoCAD书的销量依然要比其它同类软件的书亮眼。在1989年,美国最红的AutoCAD书 ─ Mastering AutoCAD和Inside AutoCAD,在2005年的今天我仍然能在美国书局的书架上看到。显然,AutoCAD仍是CAD入门者必学的软件。

4.  不论是AutoCAD和Pro/E,本工作室所出版的书,无论是内容和范例上都要比美国的同类书籍实际的多。Mastering AutoCAD和Inside AutoCAD都仍和1990年的时代差不多,偏向手册型说明,数十年来如一日;而我们则因为身处环境变迁和激烈竞争的缘故,早已转型成实务型。所以,美国此行翻看了所有摆在书架上的所有AutoCAD书,就是无法觉得可以买下参考。但买了一本含税后美金90元的一本以机械专业为主,AutoCAD应用为辅的书。一本书90块美金是相当贵,买它的理由是:原来在美国也有人和我们一样,将AutoCAD分专业来写,同时这也是唯一一本在90年代所看不见的书。唯一遗憾的是:找不到以建筑专业为主的AutoCAD丛书。当然,书是不会白买的;未来,混合美式和中式风格的专业书,将会是本工作室AutoCAD丛书的主轴。

5. 观微知着,从上面的现象观察中,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像Pro/E这类的大型软件,其造型方面的力较强,而制造相关的模块就特别弱的原因,对PRO/MOLDESIGN的功能颇有微词,担任本工作室《PRO/MOLDESIGN模具设计》主述的徐云祥老师就说:连来自以色列的知名CAM制造软件CIMATRON和来自澳洲的模流分析软件MOLDFLOW,都可以在美国老大哥已称霸惯了的市场上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就可以知到美国软件在CAM市场上的地位了。如果我预估的不错,美国知名的大型CAD/CAM软件公司很快都会在亚洲成立制造方面的研发中心,以补其美国本土人才不足的窘境。因此,在制造上我们不需妄自菲薄;在造型设计上,我们要加强追赶!

6.  就诚如我们在网站上咨询栏目中所得到的反应,很多学校里读者在学习的CAD/CAM软件的心态上抱持着学习操作的态度,而不是学习设计的态度。事实上,学校可能也没有给他们的环境,而老师也没有给予正确的教导,等到进入企业后,才急着去找过去不甚重视的专业。像我们这样的老手都知道:Microstation要优于AutoCAD甚多,但是在美国大书店的书架上却见不到Microstation,难道美国人真是笨的可以?不是的,因为软件不是他们谋职拿高薪的关键,专业才是。因此在美国,外行是不敢随便翻译人家的使用手册或训练教材就出书的,而能出专业书的,那那本书就贵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本工作室的书,总会从该专业的基本讲起,同时出版比较慢的原因,虽然不一定能够全面和深入,但是在强调的就是这个意义!还有读者要我们也写UG,对我们来说,我们会想,但还是这个原则:Pro/E虽烂,但是如果我们花时间去研究它、深入它,让读者的提问都能得到妥善的解答,那不是更好,也显得更专业!对读者自己来说,专业的功夫不好,就算软件一级棒,也于事无补,烂软件只要熟,一样可以妙手生花,重要的应该是专业!所以,要学的软件应该是选用的人最多,市面上参考书籍最多的才对,这样,用在学习软件中的时间可以比较少,有问题找的到专家解答,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专业上。这样的态度会不会比较实在?!我们一直埋首于AutoCAD,今天才有这样的小知名度,不就是正因为这样的理念?!

7.  根据上面的现象观察,龙震老师认为:中国大陆的“世界工厂”封号已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大陆的读友应多在各类制图员、各类设计师、制造工程师、操作现场设计师等职务上多努力,因为比起美国人来,和制造相关的工作机会要多很多。而台湾的读友将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愿意到大陆工作者,建议这类这类读友的内容和建议大陆读友的内容一样;另一类则是和美国的情况类似,多走工业研发和工业造型设计,因为工厂大量移往大陆的结果,美国的现况,就很值得借镜,但拥有好大学的高学历可能会走的比较顺。



对本工作室来说,未来我们会持续在AutoCAD上继续开发新的好主题,以供读者们更快、更全面的学习。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大量大陆读者对Pro/E、UG、Solidworks等,这类高阶CAD软件的殷切需求。虽然这部分的人数较少,属金字塔顶端的人才,但既然“不以赚钱为前提而写书”是本工作室一贯的宗旨,那么多写几本好书,仍将会是我们持续努力的目标。
作者: airbus    时间: 2006-4-20 15:56
Pro/E造型设计能力还是不错的.只是综合功能稍逊.
现在慢慢有工业设计的人涌入Pro/E造型的行列,这给我们机械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越来越难混了.
看来要改行学UG了.容易学的东西会慢慢不值钱.唉.郁闷.
作者: tuozai    时间: 2006-4-20 15:57
美国东西岸自助旅游建议



我曾于1988和1991年等两年分别到过洛杉矶(Los Angeles),但第一次是奉公司派令前往,另一次则是私下跟旅行团去。所以,这次为了也顺道教育我两个孩子,我采用了自助旅行,以弹性配合我考察CAD出版现况的行程安排。这也是我第一次在美国自助旅行。和跟旅行团比较起来,节省很多钱,所以在此顺便提供经验,以让有兴趣的读友作为重点参考。



旅行路线



此次的路线主要是洛杉矶→优胜美地(Yosemite)国家公园→旧金山→洛杉矶→波士顿→纽约。各地值得去的地方很多于此不细述。您可参考各种网站上的信息。



以下,就分食、衣、住、行等方面来说明重点事项:




吃在美国,如果自助旅行,一般就是找各式各样的快餐店比较便宜,一般一餐约6~10美金,且不用小费(我们在大学食堂里吃,再怎么便宜吃,男生一餐至少也要6元左右,由此可见美国消费水平之高!)。但如果吃腻了就到中国或泰国餐馆吃,但要付一成的小费。在旧金山或洛杉矶的中国城餐厅吃其实并不贵!


穿的问题在夏季问题不大,冬天就要比较大陆北方的气候穿衣。


我们很惊讶的发现:美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将网络订约发挥到极致的国家(连机票也可以直接在机场的计算机里按钮买,不用到柜台排队买)。您到一个观光胜地之前,最好先在网络上订房,否则会没有旅馆住。但这对我们这样来自对网络交易并不信任的东方人来说,实在困难,但我们在纽约的Holiday Inn的订房的确是事先在台湾上网预订的,因为我们听说在夏季旺季时,纽约没事先订房是找不到好旅馆的。但在大城市之间的住宿就不用了,在高速公路旁边到处都是Motel,而且在加油站旁到处都提供有免费的Motel价格信息。以二张大床(可睡四人)的房间来说,次等Motel一晚从50~80美元的都有,好一点的则是80~120美元。而且多数的旅馆都提供有免费的高速无线上网,有笔记型计算机就方便了!这是在西岸。东岸的波士顿、纽约就不一样了!东岸简直是个死要钱的地方,在旺季,一样是二张大床,一天80~120美元的旅馆是很普遍的,好一点的一天都在200~300美元以上,而且高速无线上网是要付费的,24小时9.9美元,而且在热门地区,没有事先预订房间的费用就更高或不卖!美国的住比起吃来,花费令人更觉可怕!住也要付小费,一天一元,但我们老是忘了付!


在美国没车就等于没腿!因为要到处走的交通花费就不得了,所以租车是势在必行的。就和订旅馆一样,我在网站上比较了美国几大租出公司的网站后,就先预定的车,不用先付款。但是要先去办国际驾照。到了美国当地机场后,只要在出机场处站着等,就会有各大租车公司的巡回车可坐,我们只要坐上预定那家的巡回车就可以去领车了,这些租车公司的领车处一般都在机场附近。领车时就要出示国际驾照和网上订车编号并付费,而且要注意还有额外的保险费。一般租车都是两年内的新车,而且制度很好,没有骗人的,只是为防意外,千万不要省保险费。

有了车之后,就是油的花费了,因为在洛杉矶到旧金山间的任何高速公路都是不收费的。我们那时候的油每加仑是2.4~2.7之间,听说现在已到3美元以上了!




其它讯息



1. 美国对来自台湾的签证很宽松,而且一发就是5年的签证,5年内就可以来去美国自如,所以很方便,提供给台湾的读者参考。

2. 加州迪斯尼乐园&冒险乐园(Disneyland & Adventure)已不好玩,设备老旧又不更新,和香港新迪斯尼比较起来,已失去吸引力!但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则还可以!

3. 从洛杉矶到优胜美地,可走101公路,先夜宿佛雷斯诺(Fresno)的Motel,第二天一早再开车二小时即可到达。



优胜美地

4. 旧金山市(San Francisco)还是最迷人的,建议周六进入旧金山市车会比较好开,可接580路绕往旧金山市北端,再沿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进入市区找满街都是的Motel。





后记



我这次带着孩子们到美国来,主要就是让我们孩子不用等到结婚生子后,才来认识美国,同时也要他们体会本工作室《Pro/DETAIL Wildfire2.0工程图设计》一书的主述:陈彦成老师在书中所倡导的,端正学习英文的态度,不要将学英文和学专业的重点摆错了。我的孩子了解到:美国富有和贫穷,文化和堕落等各方面是并列的,就看从什么观点看;同时也体认到:要来美国大学毕业后就早点来,但只要专业够强,不来美国读书也没关系,像我们英文懂没几个字的老头,照样可以带着全家大小勇闯美国。当然,这也是因为我们去的地方,都是治安还算不错的地方,才敢这样讲。
作者: zxc2000    时间: 2006-4-20 17:28
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像楼主一样到美国溜溜就好了,
作者: gglinger    时间: 2006-4-20 18:29
不怎么看好这文章..

我只关心行业.对美国的饮食居住等省会方面..对我不重要.我又不是要去美国生活..我们要知道的是科技.
作者: fujing1985    时间: 2006-4-20 18:47
呵呵,我怎么觉得大家在这里面是在各唱各的戏呀,呵呵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